第二百六十二章 逛百货(2 / 2)

“打了,姑父说会让大表哥和小表弟去车站接他们的。”

吃完午饭,沈清墨表示要和顾雨晴去百货商场买点东西,就告别了冯惠君夫妇,冯惠君倒也没阻止,只嘱咐他们看好时间。

这会正是中午,路上热闹不已,公交车喇叭声,自行车铃声,准备下班的行人,挎着篮子买菜的女人,耳边听见的是吴侬软语,连自行车相撞争吵,也是客客气气的尖酸。

这座城市,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历史原因,赋予它迥异于北方县城的繁华和风情。

顾雨晴对这个时候的沪市也不是特别熟悉,不过要去百货商店,路上随便问个人都能帮你指路。

沪市人对百货商店,有个统一称谓:“市百”,或者“百货公司”,以“号码”命名,除了几家老字号外,大部分是解放后成立的。

她在书上看到过,沪市第一百货,解放前由华侨投资建立,九零年代中期那会儿,那家店的面积就达到了两万多平方米,号称华夏第一店。

现在他们时间来不及,只能到距离最近的一家,楼层不算高,但门头有好几个,最外面门头上大大的一排“沪市第七百货商店”字样极其醒目。

有几个门头,居然还有玻璃橱窗,陈列着精美的商品,顾雨晴和沈清墨一边看一边往里走,门口悬挂着一串三角形的小彩旗。

走进去发现,顾雨晴发现这里有些像电视里出现过的展销会,划了一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有柜台,上面一块牌子,写了类别,种类远比她在东北省城见过的还多。

开学用品、消防器材、婚礼用品、旅行包、热水瓶、搪瓷、雨具等等,光是鞋类就有拖鞋、皮鞋,运动鞋好几个类别。

而且顾雨晴惊讶地发现,像皮鞋运动鞋柜台前面都有一块空地,地上放着一面圆圆的镜子,试完鞋可以照照看效果,这服务相当可以啊!

就连柜台里面的鞋子也不是随便放的,他们错落有致的摆在架子上,最有趣的是拖鞋柜台,把拖鞋插在一个个圆圆的竹编盘上,就好像一朵朵花挂在墙上一样。

学习用品和婚礼用品柜台都是在墙壁上搭了个圆圆的架子,再把商品摆上去,好像在做什么展览活动。

除了商品款式老气一点,但整体的精致程度完全不逊于几十年后的高档店铺。

再往里有个非常大的服装区域:男装柜台,女装柜台,女士裙装柜台,毛衣柜台,分类非常细致。

不仅如此,这些柜台不远处还有个区域是试衣区,和后世用布帘子隔开的试衣间没什么区别,连等在外面的男同志无聊的神情都和后世陪女朋友逛街的男人一样。

尽管不是周末,但每个柜台前还是围着不少人,但看的人多买的人少,毕竟现在大家手里都不宽裕,哪能天天到百货商店买东西。

何况这时候买什么都要票,城市单位虽然每月都有各种票发,但还是家家缺票,也只能经常到百货来看看,自己看中的东西有没有被人买走。

可能这也是为什么这些柜台都布置的这么精致的原因之一吧。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