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9章 世家的阻力(2 / 2)

“各位族长,我们可以先在你们家族的一小部分土地上试行新技术。如果效果好,再扩大推广范围。这样既能保证你们的利益,又能验证新技术的可行性。”叶明说道。

李族长想了想,觉得这个方案还算合理,便点头同意了。

叶明还提出,对于那些因新技术推广而利益受损的家族,官府将给予一定的补偿。

“我们会根据实际情况,对因新技术推广而受到损失的家族给予相应的补偿,确保你们的利益不受损害。”叶明说道。

这个承诺让世家大族的族长们稍微安心了一些。

按照叶明的方案,新技术在张家的一小片土地上开始了试点。

刚刚安稳好各家的族长,叶明正在衙门后院查验新到的一批耧车,忽听前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郑大年气喘吁吁地跑来,官服下摆沾满泥点:"大人,不好了!西河乡三十户农人闹起来了,说新发的种子长不出苗!"

叶明眉头一皱,立即命人备马。晨雾未散,一行人已疾驰至西河乡地界。远远就看见晒场上围着一大群人,几个老农正举着陶盆大声嚷嚷,盆里的土干巴巴的,确实不见半点绿意。

"叶大人来了!"人群自动分开一条道。叶明蹲下身,指尖捻起一撮土,凑近鼻尖闻了闻,突然问道:"浸种用的水,是从哪儿打的?"

刘里正一拍大腿:"哎呀!他们用的是村口老井的水,那井水向来泛碱!"

叶明立即命人取来井水,又掏出随身带的试纸浸入水中。不过片刻,试纸就变成了深蓝色。

"这水碱性太重,把药效中和了。"他从马鞍袋里取出个布包,"快去烧开水,用这个重新泡种。"

布包里是备用的浸种药粉,用油纸分成了小包。叶明亲自示范:先将井水煮沸,待凉至温热,才放入药粉搅拌。农人们将信将疑地把种子重新浸泡,叶明又让人取来几桶溪水浇灌已播种的田地。

"看!苗出来了!"晌午时分,一个眼尖的孩童突然指着田垄喊叫。只见湿润的土缝里,嫩绿的芽尖正破土而出。原来先前不是种子不发芽,而是碱土板结,幼芽顶不动硬土。

风波刚平,东村的农技郎又匆匆赶来:"大人,李家坳的曲辕犁断了好几架!"

赶到李家坳时,只见三个汉子蹲在田埂上,对着断裂的犁头发愁。

叶明捡起断犁仔细查看,突然笑了:"你们装反了。"

他指着犁铧与犁柄的连接处,"这个卡榫要朝外,受力才均匀。"

说着从马背上取下备用零件,三下五除二就修好了一架。

围观的农人恍然大悟,有个小伙子挠着头说:"俺们还以为是铁匠偷工减料..."

叶明修好犁后,耐心地给大家讲解曲辕犁的正确安装方法和使用技巧,众人纷纷点头称是。

这时,一位老者走上前,忧虑地说:“叶大人,这新技术虽好,可我们这些老把式一时间也难掌握,万一再出岔子可咋办。”

叶明笑着安慰道:“大家莫要担忧,之后我会安排更多的农技郎来给大家指导,保证大家都能熟练运用。”

就在此时,快马传来消息,说张家试点田的稻苗长势喜人,远超预期。这消息如同一场及时雨,迅速在各乡各村传开。

原本还对新技术心存疑虑的世家大族和百姓们,态度都有了明显转变。

李族长主动找到叶明,说道:“叶知府,是我们目光短浅了,这新技术确实厉害,我们愿意全力配合推广。”

其他家族也纷纷响应。叶明心中大喜,他知道,春耕新技术推广的这场硬仗,终于迎来了转机。

这天日头偏西时,叶明结束一天的工作后正准备返城,忽见官道上一辆牛车歪在路边。走近一看,竟是运送肥料的车辆,两个轮子深深陷在泥里。

"大人,这新肥太沉了..."赶车的老汉愁眉苦脸。叶明蹲下身查看车轮,突然灵机一动,解下自己的牛皮腰带:"把车轮缠上这个试试。"

原来新制的肥料含水较多,连车带肥比往常重了三成。叶明当即画出个改良车架的图样:加宽轮辐,轮缘包铁皮,还特意标注"载重八百斤"的字样。

回衙路上,郑大年忍不住问:"大人怎会随身带着试纸和零件?"

叶明拍了拍鼓鼓囊囊的马鞍袋:"这是顾...这是工房的主意,说推广新法,必先备齐救急之物。"

袋子里除了试纸、药粉,还有备用犁铧、量具甚至一小包蚯蚓卵。

暮色中,叶明在签押房的《春耕日志》上记下今日种种。写到碱水事件时,他特意用朱笔批注:"各乡井水需先验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