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们不得不把目光投向富饶的魏国,寻求生存的机会。当然魏国也不可能无偿的拿出食物来帮助他们,再加上匈奴的统治者想要通过发动战争来获得更多的财富,所以魏国就会出现被匈奴入侵的情况。
有着这样的前提条件,那么当他们被魏国俘虏过后,原本都已经做好了死亡准备的匈奴人,却发现魏国不仅没有夺走他们的生命,反而让他们在魏国只要劳动就能够吃得饱,而且还能够吃得上在北方草原很难吃到的新鲜的蔬菜,那么他们自然会产生一种满足感。
而且在他们被魏国俘虏的时候已经是冬天最寒冷的时候了,就算他们发动叛乱最后空手回到北方草原匈奴的领地上也无法给自己的家庭更多的帮助,反而可能会因为自己这个强壮的人回到家中把自家老小的口粮消耗殆尽;到时候自己一家人都无法生存下来。自己安心的待在魏国,那么自己家中的妇孺老小说不定还能够食用家中留存下来的粮食度过这个冬天。
在俘虏的匈奴人当中,那些普通的百姓匈奴人大多选择顺从,因为他们明白,就算自己发动叛乱回到北方草原也无济于事。还不如安心的在魏国生存,虽然工作累了一些,但是魏国的朝廷并没有苛待他们,反而给予了基本的生活保障。
他们都知道只要自己还活着那么自己这个家就还没有破败,再加上当初陛下承诺过他们只要工作满十年就可以给予他们自由,这让他们也能够看到以后自由生活的希望。
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匈奴人俘虏怎么可能造反?再有一点这些匈奴人是被分配到各个城市不同的矿场和造纸工坊进行看押工作的。他们也知道自己人数和魏国的城卫军比起来要少很多,所以他们也不会傻傻的进行发动叛乱。
至于乾国的那些俘虏?他们则是更加的不堪。乾国本来对自己国家当中的普通百姓就压榨的十分的厉害,有许多乾国人过得比匈奴人还不如,当他们生活在魏国这样的环境下,反而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舒适,只要付出劳动就能够吃饱肚子,而且还有着肉食可以食用,在乾国他们就算是一天到晚的辛勤劳作,也难以填饱肚子。
再加上乾国士兵的武力值比匈奴人低很多,所以当看到匈奴人都放弃抵抗过后,他们也是放弃抵抗了。
然后在前面一个月当魏国的教学改革启动过后,匈奴人和乾国人都为了自己的后辈子孙能够来到魏国接受更好的教育,让自己的后辈子孙不至于像自己一样大字都不认识一个,这些俘虏纷纷向着魏国的管理者询问如何能够加入魏国成为魏国当中的一员。
而这个时候朝廷也拿出了军功政策,当这些俘虏获得军功过后就能够获得魏国户籍,享受与本国百姓同等的待遇。而且还可以提前把自己的家人接到魏国,让他们也能过上安稳的生活。
这样魏国就有了十多万即了解北方草原地形和部落所在地的士兵,又能够减少魏国本身士兵的伤亡。这就是陛下对于统治帝国的高明之处,反正自己就算是当了沧澜帝国的女皇也做不到这样的程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