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香积寺点兵(2 / 2)

“臣一定拿下祝山海等贼匪,”

神禾塬畔,

滈河河边,

未来这里将建起一座雄伟的香积寺,而在更久远的未来,在这里还将展开一场决定大唐命运的香积寺大战。

李逸的军营立在此,

各路人马在此汇聚。

离长安三十余里,

四千六百人集合。

军旗飘飘,

行军长史李靖披着一身明光甲,奉李逸军令整编全军。

“全军立前后左右中五营,战兵三千八百五十人,共七十七战队,前后左右四营,各十五战队,中营十七战队。

另七百五十人的辅兵,五营每营配给三队。”

李靖一来,就先明确旗帜。

中军立大纛六口,这是行军总管标志,红色军门旗两杆,五方旗五口。

鼓十二面,角十二具,擂鼓而进,闻角而止。

每队一面队旗,行则引队,住则立于队前,总管立十旗以上,子总管立四旗,各队的队旗上绣飞禽猛兽。每队还有认旗,与其它队不相同,好在战场上分辨。

主将李逸以旞为帅旗,长方形旗上面书大大的李字,各子总管的旗小一号,各书将领姓氏。

所有的旗帜,李靖还指派了旗手、傔旗护卫。

“鸣鼓则进攻,鸣金则收兵,必须令行禁止,军旗则代表军心及方向,战场上,必须密切注意军旗动态,麾前则前,麾后则后,麾左则左,麾右则右,视麾所指。

如有不听旗令者,斩!”

“军队在,军旗就在,若旗手死,傔旗接执军旗,若军旗丢,旗手、傔旗皆斩,队失队旗,全队受罚,营失将旗,子总管和全营皆罚!”

“如果能夺得敌人旗帜,记大功一件,与先登、陷阵、斩将,并为首功!”

李逸佩服不愧是关陇门阀的将门子弟,打小就能跟战神讨论军事,正规军就是不一样。

他这支军队虽也是拼凑,但是当今最正规的正规官军了。

旗帜等一应俱有。

很快,士兵按李靖要求,在神禾塬上,搭起了一个简易的检校台,李逸坐小马扎上,南向,左右各置鼓六面、角六具,树五色旗。

六面大纛居前,列旗次之。

左右押官驻队如偃月形为后骑,下临平野,使士卒能够目视旌旗,耳闻鼓角,心存号令。

李靖亲自指挥操练,

一军五营人马,李逸为行军总管,李靖为行军长史,罗士信为行军司马兼前营总管。

秦琼统左营,田留安为副将,程咬金统右营,牛进达为副将。

李逸自统中营,常何、李君羡为副将。

吴黑闼统后营,刘德敏为副将。

“骠骑将军韦挺,”

李逸点将。

“末将在。”身着明光甲的韦挺阴着脸上前。

“本总管现派你率子弟、部曲,先一步赶往周至,收集贼匪情报,寻找向导、绘制地图等,去吧。”

李逸一个兵都没给他,让他带自己的子弟、家兵前往。

唐人出征,一般都会带上子弟从征,尤其是军官,子弟从征既能历练,也有机会立功,当然也能协助保护自己。

韦挺名门出身,就带了六个子弟,他自己带了八个部曲,每个子弟也带了四人,加起来就有三十九人。

把碍眼的韦挺踢走,

李逸和李靖秦琼等商议起行军作战计划,他没指望韦挺的情报,只是找个由头踢开。

“知已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我提议,派人伪装成商贩、难民、樵夫、猎人等,分散进入司竹园、黑水峪等地,侦察敌人情报。”

李逸这个外行,非常尊重一众内行。

对这些沙场悍将,或是李靖这种未来军神,他是虚心纳谏。

小到军中庶务杂事,大到排兵布阵,他都完全听他们的。

他手握兵符,怀揣诏令,坐在帅位,却并不强调自己的想法。他深知虽有泾州随军,和谷州立功,但他还是个军事门外汉,

外行领导,就得听内行手下的。

“李长史说的对,准。”

“罗司马言之有理,照行。”

“秦将军此提议不错,按你说的办。”

“程将军的想法值得一试。”

李逸唯一拿主意的就一件事,“明日开拔,今日犒赏牛酒,将士们饱食一顿,明日四更造饭,五更结束,平明进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