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素脑子就没有好过,疯癫起来跟那位盟主也是半斤八两。虚影提着衣摆唉声叹气。
自己这是造的什么孽啊,死了也不清净!
中部盟军派人去取古老病种,康国境内也悄然行动。医署太医令董道收到一封机密来信,他不可置信揉眼睛看了好几遍,随之而来的是无边怒火:“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医署这边恪守着医家医德,没有想方设法给对面制造瘟疫霍乱,随军也只是老老实实救死扶伤,对面居然要给康国下如此黑手?气得董道血压飙升,捂着心口半晌缓不过来。
他脸色铁青,一众学生被吓得哆哆嗦嗦。
心中暗骂是惹了老师这般暴怒。
看着室内二十多号低头缩脖子的鹌鹑,董道的心情愈发烦躁,叱骂众人懒怠。一群人被训得抬不起头,没人敢反驳。要是比用功,董道确实是卷王之王,卷得他们叫苦连天。
跟他比,谁不算懒怠啊?
董道一顿火气结束,冲众人挥挥手。
“你们先自学着,晌午照常堂测。”
他也不是针对这些学生——说是学生,其实一个个都是行医经验丰富的民间医者,有希望即将晋升杏林医士的好苗子,甚至有几个只差考核就能迈入医家圣殿,只是为了考核更有把握拜入董道门下,跟着董道学习应试小技巧,查漏补缺——可董道一想到即将到来的灭国人祸,便觉时间紧迫。要是天道垂怜多给他几十年,他哪里会为医士不足而发愁?
这种人祸已经不是战场雄师能解决的。
决定胜负的关键在医署,在医者。
董道肩头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这帮挨千刀的鬼东西!怎就不能消停几日?”董道心下咬牙切齿,恨不得将罪魁祸首抓过来剥皮拆骨,亲手做成学生练手教具!
咒骂归咒骂,行动上丝毫不敢松懈。
第一步就是将在册医者全部召集去各地折冲府:“还是主上有远见,早早制了册。”
康国境内行医必须要登记在册,哪怕是赤脚铃医也不能漏掉一个,名册交由医署负责统筹,统一派发行医资格证明。这证明的门槛很低,寻常赤脚铃医也能拿下。有了证明就能从官府领取医署医者编撰的医书,上面会有许多常见病症的药方,医者对此乐见其成。
医署众人起初不赞同门槛这么低。
【医术关乎性命,岂能儿戏?】
国主只是淡淡反问:【哪里儿戏了?诸君可有想过康国多少人?在这么低的门槛下,又有多少医者能拿到资格?上万人都摊不到一个医者。懂点皮毛也是能救人命的……】
总比让病患苦苦熬死了好得多。
沈棠耐心劝说医署众人:【门槛低只是暂时的,待诸君合力撰写的医书有了成效,医者数量增加,王庭自然会提高获取门槛,每隔几年还会给执业医者进行考核,这如何?】
沈棠一向是个行动派。
嘴上说,行动上更会做。
王庭带头在康国境内正面宣扬,近十年下来,医者在康国民间处境好了不是一星半点儿。最典型的就是哪个杏林医士想收良籍人家孩子,人家父母不会赶人而是奉为座上宾。
这些变化肉眼可见。
对董道而言,沈棠便是他的伯乐。
他虽不是文心文士也知什么叫做“士为知己者死”,他决不允许康国有个三长两短!
除了调动医者,药草也需要统计。
再召集在王都境内的杏林医士开会。
“你说病患性情癫狂且莫名嗜血,还会伤人性命?此种怪症,闻所未闻……”在场杏林医士算上董道也就十五人,其他不是在外轮值行医就是随军出征,场面看着有些清冷。
仅凭描述也不行,还是要望闻问切。
董道这边可有病患或者患病而亡的尸体?
哪里有啊?
董道心中发苦。
一众杏林医士:“……”
只有口述的病症,那如何下药方?
一般来说,这种就是见招拆招,对症下药。病患高温发热就给开降温退热的药,若是外感发热就找六淫疫毒,内伤高热就找脏腑失调化热。病患情绪激动暴起伤人,那就给开安心凝神药物,见效太慢可以上物理手段。医家圣殿有不少言灵可以做出针对性的治疗。
至于说患者会失神走魂,状如活死人?
“……这就复杂了。”
他们是杏林医士,不是巫医。
目前还没人会招魂手段。
“……或能用言灵加以神魂刺激?”
只要人不是真正死了,言灵刺激灵台识海就能奏效,短暂将理智召回来。只是,此种手段他们没谁用过。平常病人昏迷掐个人中就差不多,哪里用得上对人家灵台上手段啊?
如果说大脑是人体最精密的地方,灵台便是灵魂最要紧的命门,即便是杏林医士也不敢轻易沾碰。一个不好就会将人搞成傻子,还是体弱多病的傻子,谁也担不起这责任的。
底下十四个杏林医士齐刷刷看向董道。
根据董道指定的杏林医士行医道德手册,这算得上是禁忌。轻易触碰禁忌的杏林医士一旦被人揭发会遭到官府通缉,轻则遭遇鞭刑剥夺行医资格,驱逐出境,重则小命不保。
特殊情况可以豁免。
董道:“……”
众人面临的问题还不止这些。
董道说病患唾液、血液都带着病源,被感人的人从中招到发病,短则三五时辰,长则三五天。想要彻底治好病人,还需想法祛毒。
“……实在不行,不如让我亲自去疫区一趟?没有病案,光做在这里想能想出啥?”说话的杏林医士外表也二十出头,发髻却灰白一片,周身气质温和如水,有着安定人心的力量。她主动提议去疫区,董道心中感动敬佩却只能婉拒她。疫区,就在他们脚下啊!
不久之后的王都凤雒,或为疫区。